
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,老年髖部骨折的患者逐年增多,一旦發生髖部骨折,患者多需要長期臥床,生存質量差,經濟負擔重。讓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早日下地活動,是治療的主要目標,要實現這一目標,需要有生物力學穩定堅強的內固定材料,PFBN(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,股骨近端仿生髓內釘)應運而生。近日,創傷骨科成功開展一例股骨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微創PFBN內固定手術,術后第3天老人就能下地站立,術后第4天就能扶助行器下地行走,效果良好。 術后這么早就能下地活動,之前只在文獻報道里見到,這次在我院實現了?;颊吣茉缛障碌鼗顒?,對提高生活質量,減少住院日,降低醫療費用有重要意義。該患者的住院日和住院費用都明顯低于DRG入組的同期醫院指標,患者非常滿意,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都很好。 創傷骨科始終堅持“外科重微創”的學科發展方向,早在2011年,便將“骨折的微創治療術”列為科室重點醫療技術,不斷開展新技術新項目,將微創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骨折治療當中?!袄夏旯晒寝D子間骨折的微創PFBN內固定技術”就是創傷骨科2022年度新技術。該患者能早期下地活動,靠的是微創手術操作和更符合生物力學的PFBN內固定器械,也與麻醉科及手術室護理團隊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。 新技術的開展,需要眾多的新手術器械,對手術室護理團隊提出重大挑戰。手術室創傷護理組提前熟悉手術器械,與創傷骨科治療團隊多次預演手術過程,組裝內固定器械,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。貫徹“以患者為中心,以疾病為鏈條”的診療模式,創傷骨科、麻醉科、手術室多學科團隊密切合作,為患者的成功治療提供了重要保證。
(創傷骨科 孫兆云)
|